蛟河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  >> 蛟河市教育局 >> 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

索  引 号: 11220281013524911B/2023-04166
分  类: 义务教育 ;  通知
发文机关: 蛟河市教育局
成文日期: 2023年05月11日
标      题: 关于蛟河市2023年乡村“温馨校园”建设验收情况公示
发文字号:
发布日期: 2023年05月11日
索  引 号: 11220281013524911B/2023-04166 分  类: 义务教育 ; 通知
发文机关: 蛟河市教育局 成文日期: 2023年05月11日
标      题: 关于蛟河市2023年乡村“温馨校园”建设验收情况公示
发文字号: 发布日期: 2023年05月11日
关于蛟河市2023年乡村“温馨校园”建设验收情况公示
  依据国家、省、市关于推进乡村“温馨校园”建设文件精神和《蛟河市教育局推进乡村“温馨校园”建设工作方案》(蛟教网发[2021]62号)的工作安排,督导评估组从2023年4月下旬开始,利用一周时间,通过实地查看、查阅资料、现场询问等方式,对三中、庆岭九年制、松江九年制、白石山中心校、漂河二道村小、前进太阳村小六所乡村学校进行评估验收,现将验收情况公示如下。
  一、达标情况
  (一)学校建设科学合理。
  各校能够根据学校实际编制学校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,校园选址布局科学合理,附近无污染区、泥石流和高压电等安全隐患,能够满足学区内孩子就近入学的需要,村小生源逐年递减。学校校舍建设符合国家设计标准,坚固、通风实用,符合抗震和消防标准,教室采光是节能灯或日光灯,利于保护学生视力;教室统一配备了黑板材质一体机,质量达到国家标准;各校安全设施设备齐全,功能运转正常,物防有钢叉、头盔、盾牌、警棍、防刺背心等,数量充足;技防做到一键式报警与属地派出所直通,监控探头重点部位全覆盖,内存30天;学校保安多数能持证上岗,学校总体上落实了人防、物防和技防要求。
  (二)办学条件保障到位。
  各校办学条件和日常经费保障达到省定标准。三中、松江九年制、白石山中心校有沥青运动场,200米环形跑道;各校音体美器材、图书、实验室基本达到省定标准,满足教学需要;各校实现互联网100兆光纤接入、覆盖校园,都建有录播室、农村专递课堂,班级安装了电子白板或交互式一体机,日常信息化教学得到保障。
  各校生活设施满足师生需求。三中、松江九年制、庆岭九年制、白石山中心校建有标准化食堂,实现“明厨亮灶”,满足学生热水需求,就餐环境整洁干净;三所寄宿制学校宿舍间数、浴室建设、洗漱环境、热水设施齐全,能满足学生需求;四所学校建有室外无公害厕所,三中、庆岭九年制有水冲厕所,均到达省定标准。白石山中心校为集中供暖,其余五所学校均为电供暖;各校储水间专人管理;三中、庆岭九年制、松江九年制、前进太阳村小为教师提供住宿周转房,解决了教师临时食宿问题。
  (三)教师队伍全面加强。
  教师队伍得到及时补充。多年来,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,持续按上级政策和学校所需,坚持实施特岗计划、省属公费师范生计划及招聘事业编教师,加强农村教师的补充力度,注重教职工编制及人员补充向乡村学校倾斜。按照班职比或师生比计算,六校教师的配备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求。
  职称评聘倾斜政策得以落实。在职称评聘中,六所学校均能按照上级文件要求,制定学校职称评聘方案,并对班主任、村小教师及工作量较大的一线教师给予不同程度倾斜。同时,按教师乡村工作的年限分类统计,全面落实乡村教师补贴政策。
  分级培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。各校能按国家、省、市及教育局培训要求,选派人员积极参加国家、省、市、县组织的各类教师培训,并对吉林市级以上培训进行二次培训,培训记录、培训过程材料齐全。中心校以上学校制定了学校培训计划,开展校本培训,并将村小教师纳入学校培训范围,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。
  (四)教育教学保证质量。
  五育并举,开展素质教育,落实个性发展。各校在学校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和2023年工作计划中对“五育”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,目标清楚、载体丰富。其中松江九年制、白石山中心校的2023年工作计划,科学细致。庆岭九年制提出了“润育潜质,培养习惯,发展个性,奠基未来”的办学理念,突出学生个性培养;三中秉承“三雅教育”理念,即优雅校园,博雅教师,文雅学生,把五育工作融入日常。
  抓好常规,创新载体,落实提质工作。各校常规教学管理规范,对于学校整体提质有计划、有过程设计、有检查评比,在培优补差上,有优生和差生档案及相关记录。庆岭九年制提出了“123456”提质工程,开展了薄弱学科及班级的包保、正负清单,教师个人提质计划等具体举措。漂河二道村小加强教学管理,抓实成绩提升;三中对差生进行分层指导,对质量落后教师有提醒谈话制度,促进教学质量提升。松江九年制重管理、有创新、抓细节、重实效,有一师一案、一生一案和师生奖励机制,领导听课制度高效落实,使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升。白石山中心校始终如一,以抓常规、强质量为核心,全面提升教学质量。寄宿制学校重视日常管理,实现无缝对接,作息时间安排科学,晚自习有专人看护,对课后学习、活动有整体安排。
  开全学科,发挥课堂主体,落实“五育”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,心理咨询室配备齐全,各种记录档案健全。开展的安全教育、养成教育、法制教育等活动,过程材料丰富完善,实效性强。三中利用校内劳动基地开展劳动教育,落实“学生行为十条”规范学生学习习惯;松江九年制学生养成教育有实效,有计划,有评比。
  落实教研工作,加强教师提能。各校均有教研计划,教研主题科学、内容具体,培训有效、开展了各类教学竞赛活动等。三中开展了“青兰杯”“至善杯”教学竞赛,落实思与行研培活动,与吉大附中开展联谊教研活动,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,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。松江九年制学校教研活动,形成“三习、四度、五元”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特色;白石山中心校开展的青年教师汇报课、骨干教师示范课、教师基本功竞赛等卓有成效。
  (五)校园文化健康向上。
  六校重视传承、保护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。尤其三中“三雅教育”,设计科学,主旨清晰,目标明确,融入“石文化”,突显乡土气息;松江“激励教育”,有规划、有设想,紧紧围绕环境营造、楼层设计、岗位落实、红色传承等层面,聚焦课堂、聚焦师生发展,深挖每一处激励点,积极营造特色校园文化。庆岭九年制、松江九年制、三中、漂河二道村小绿化、美化和净化工作美观舒适,三中、松江九年制、庆岭九年制、漂河二道村小、白石山中心校有凉亭、石凳、石桌、石刻、树林、雕塑和墙壁文化,体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,错落有致,教育和审美和谐统一;六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彰显到位,通过展板、石刻、画廊等途径在校园醒目位置、楼道内和班级悬挂,并将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目标之中,以主题化、专题化的模式在活动中、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;各校利用楼门厅、走廊、过道、校园景点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、“三风一训”、培养目标、传统文化、体艺风采等行为文化。各校通过例会、讲座解读、开学典礼等方式向师生、家长宣传,凝聚师生共识,为形成共同愿景和工作目标,创设了健康、浓厚的文化氛围。
  (六)校园关系和谐融洽。
  各校制定了诉求制度、设立了接待室、接待日和诉求信箱及时化解潜在矛盾,通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、教师仪表自查、学习法律法规等助推师生平等交往,规范言行举止,积极营造民主、平等、和谐的师生关系。通过开展法律进课堂、观看专题报告、心理疏导、管制刀具收缴等途径,提升学生法律意识,促进同学团结友爱,互帮互助。经查六所学校均无校园欺凌事件发生。
  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不断强化。学校制定了年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,及时统计,确立责任人,落实学校包保机制,帮扶活动。多数学校能从学生生活、学习、心理、物资四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,部分学校帮扶档案能达到一人一档。控辍工作有序推进。多数学校制定了控辍方案,完善控辍制度,对有辍学迹象的边缘生、学困生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帮扶,利用流失生回收月,假期家访,了解学生家庭情况,解决学生实际困难,积极劝返。
  学生资助落实到位,各校都能及时对非寄宿生、贫困生、低保户、住宿生、残疾学生等不同群体进行及时准确统计上报,按上级要求落实资助资金。同时,发挥社会团体、党员献爱心等形式资助特殊困难学生,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和社会关爱。
  工会履职尽责、帮助困难教师。通过“励耕计划”三中2021年争取1万元、白石山中心校2021年和2022年各争取一万元,二道村小为困难教师捐款12000余元并争取扶贫资金3300元资助生活困难教师。
  三中、庆岭九年制、松江九年制、白石山中心校均能向学生开放图书室、实验室、自习室、活动室,实现图书进走廊、器材进操场,课服音体美活动丰富多彩。
  三中的走进“采摘节”,庆岭九年制走进“北国之村”松江九年制走进“榛子基地”等劳动基地,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。各校组织师生走进社区清脏治乱,慰问老人等与社区共建服务活动,收到实效。
  (七)校园管理安全规范。
  六校安全管理规范。实现了安全网格化管理,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,逐层签订安全责任状,完善了安全管理方案预案和工作计划等制度建设,做到定期对校园安全准入、消防隐患、校园周边、校车线路、管制刀具等方面进行排查,记录详实,隐患整改到位;持续开展消防、防震演练,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,提高应急避险能力。
  三中、松江九年制、庆岭九年制三所寄宿制学校,完善了宿舍管理制度,寝室门口悬挂学生信息卡,各项管理记录齐全,记载详实,24小时有人值守,消防“四个一”、自习室等设施设备齐全;宿舍环境整洁,备品摆放合理。
  三中、白石山中心校、松江九年制、庆岭九年制四校,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健全,资质齐全,各项记录规范详实,做到追溯制度、陪餐制度、食谱签批制度、员工测温制度、通风消毒制度等落实到位。坚持开展食堂管理员与工作人员业务培训,规范操作流程;各校都有专用桶装水库房,离地通风,有避光设施,定时发放、卫生环境较好;四校通过问卷调查、家长会座谈、学生谈心谈话等形式对宿舍、食堂服务质量进行反馈评价,师生家长满意度较高。 
  二、评估结果
  督导组通过实地查看、查阅资料、现场询问等形式,查验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,并对38项C级指标进行赋分,依据文件要求,确定90分以上(含90分)为优秀等次,并颁发牌匾,经验收有4所学校达到优秀等次(具体见附件)
  三、存在问题
  1.学校发展规划实用性不强,个别学校无发展规划。
  2.村小校长需年轻化。
  3.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打造乡土气息校园工作策略不足。
  4.建设“温馨”校园环境投入不足,管理不精细。
  5.校园文化建设彰显不足或者陈旧。
  6.六所学校实验仪器设备陈旧,实验耗材需要填充,过期药品和废旧设备未及时报损,村小没有音美教室。
  7.多数学校教学楼无消防验收合格证。
  8.村小人员配备不达标,达不到班职比1:2.5,缺少专业教师。
  9.村小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培训的机会少,教师业务提升速度缓慢。
  10.各校缺少校园管理服务质量反馈评价制度,反馈评价方式单一,缺少统计分析总结。
  11.各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。
  12.留守儿童帮扶重视不足,帮扶制度不健全,无整体规划,方案和帮扶档案不全,未建立一人一档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  13.初中流失率均超上级规定的标准。
  四、整改建议
  1.聚焦教育形势,提升工作站位。局机关科室、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、各学校校长,要高度重视温馨校园建设工作,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实现区域内教育公平,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,加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,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。要切实提高工作站位,全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,充分彰显“温馨校园”乡土化、温馨化、特色化,提升乡村教育品质,创办人民满意教育。
  2.聚焦优质验收,做好科学规划。按照国家、省、市文件精神及《蛟河市教育局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方案》推进表,各科室、直属事业单位及学校要严格按照每年20%的比例创建乡村“温馨校园”,力争到 2025年迎接国家优质均衡验收时,建设一批环境优雅、温馨和谐,“|小而精,小而美”,高标准、现代化具备一定办学规模的乡村“温馨校园”。
  3.聚焦项目建设,加大资金投入。资金保障是建设乡村“温馨校园”的关键。各学校要与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紧密结合,每年科学做好学校建设项目预算工作,争取资金,加大投入力度。各科室、直属事业单位要用好用足国家各项目改造资金,注重向创建乡村“温馨校园”给予资金倾斜,确保在2025年完成温馨校园建设任务。
  4.聚焦问题清单,完成问题整改。各科室、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要对梳理出来的问题,依据职能分类认领,再与乡村学校做好无缝对接,科学制定整改方案,细化整改措施,落实整改时限,实施销号管理。要实现科室与学校“双责”推进,学校能自筹资金整改的迅速落实,对于难度大、资金多,超出学校能力范围内的建设项目要有计划,按步骤争取上级部门支持,共同解决。
  5.聚焦指标要求,全力打造标准化建设。各科室、直属事业单位和学校要高度重视问题整改工作,要依据“温馨校园”指标评价体系,抓住“十四五”规划建设黄金期及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,统筹兼顾,合理布局,确保装备类、基建类、环创类问题整改到位。学校要重点针对谋划类、管理类、人事类问题进行整改,强化顶层设计,细化管理,力争到2025年为实现布局合理化、条件优越化、师资素质化、教育科学化、教学标准化、环境温馨化、师生和谐化、安全体系化的“温馨校园”办学目标而努力。
蛟河市教育督导室
2023年5月11日